便 秘
人體的 腸臟不停 蠕動,把吃進的食物向前推進,以便消化和吸收,最後食物渣滓排出體外,即成糞便。不正常的排便,包括便秘和腹瀉。
便秘的定義
每個人的排便習慣都不同。排便次數由每日超過一次或隔兩天才一次都可以是正常的。但如果大便太硬,排便時須費勁或有困難,便是便秘。
便秘的成因
-
長者 腸臟蠕動 較慢,因此較易有便秘。
-
飲水不足或食物中缺乏纖維質,令糞便變得硬,較難排出。
-
心理因素,如在沒有 私隱下 使用便盆或 便椅、 廁所 不 潔、情緒低落等。
-
一些藥物如嗎啡類止痛藥、鈣片、 利尿藥等 。
-
一些疾病如糖尿病及甲狀腺素過低。
便秘的影響
便秘能引致腹痛、痔瘡、肛裂等。患有高血壓者排便時 過份 用力,會令血壓上升,甚或誘發中風。長期便秘也會令人情緒困擾,以致抑鬱。
便秘的防治方法
-
多吃高纖維質的食物,每天要吃 六兩 或以上蔬菜、兩個水果 ( 如橙、西瓜等 ) 。可選用高纖維的五穀類食物, 如麥包 、麥皮、紅米飯等。
-
要有充足的流質,如開水、清湯、果汁。
-
每天有適量的運動,可協助 腸臟蠕動 ,應經常保持心情輕鬆。
-
作息定時。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。可在早上起來先喝水以增加便意,或在早餐後上廁。
-
如長者需用便盆、 便椅等 ,須注意安全和 私隱 ,盡量令 如廁不受 干擾。
-
一般治療便秘的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。切勿胡亂使用,更不宜長期依賴,最好經由醫生指導。
便秘在長者中較為普遍,但只要注意上述要點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也能令排便自如。倘若大便習慣突然改變,甚或便中有血或黏液, 均應盡早求 診,切勿諱疾忌醫,因為這些可能是腸癌的徵兆。
資料來源:衛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